最成功的汉语方言——“西南官话”
地大物博的古代中国各地都生活了很多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各地人口流动,加上地形地势的影响,让汉族分散在了中国各地。而这些不同地方的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各自交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这就形成了今天汉语的各大方言。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而在某些比较复杂的方言区,又再次划分了方言片(又叫次方言)。而西南官方就是北方方言下面的次方言,北方方言又是汉语,而在汉语上面又还有语族,语族上面还有语系。这里我举个例子,比如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是明代“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那批移民和明清各处移民融合形成的方言。元末中国大乱,战争颇多,四川、湖广等地是主战场,导致民不聊生,人口锐减。明代为了填补这些地方的空缺就开始大量移民。在与西南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加上来自江南、湖广、江西等地的移民的不断融合中,明代西南官话就已经形成。明朝正统年间的《韵略易通》就反映了通行于西南的读书音已与官话有明显的差异。这个时候西南官话已经开始形成。
西南官话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市,此外广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市区及东南亚北部部分地区也有分布。西南官话也叫上江官话。其特点主要就是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
西南官话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湖南、陕西、江西等9个省市,下分6个片22个小片,544个县市区主要分为川黔片、西蜀片、川西片、云南片、湖广片、桂柳片,使用范围非常广。西南官话古入声并没有发生分化,整体保留或者说整体混入了其他方言的调(主要是混入了阳平)。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比如四川话和重庆话中,入声整体上混入了阳平;仁富小片入声整体上派入了去声;雅棉小片入声整体上派入了阴平;岷江小片中整体上保留了入声,部分地区甚至还保留了塞音韵尾。西南官话还真是比较的有一种说起来朗朗上口的感觉。
西南官话不仅在现如今的中国地区被使用,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更具有官方地位,是少数具有官方地位的方言之一,其它具有官方地位的方言还有粤语(中国香港特区和中国澳门特区)、闽南语(中国台湾地区)和客家话(中国台湾地区和苏里南共和国)。这显示出了西南官话强大的生命力。你现在去重庆也可以看到,当地很多人都是用西南官话互相交流,不像长沙、南昌、杭州等地都已经用普通话互相交流。
现如今很多地方方言都被普通话威胁,像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等弱势方言。这些方言在今天基本被普通话同化了。比如厦门现在很多小学就进行闽南语教学。在这些方言惨淡的当下,只有西南官话还有跟普通话平分秋色的资本,而且还在不断壮大。西南官话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方言自然也是语言),使用人数超过2.7亿,远远超出其他方言几条街。甚至在国外还被定义为官方语言更重要的是,它简单,不像吴语区,隔一条街就不能理解,所以吴语正在走向不断灭亡的地步,而西南官话的调主要是阳平,隔着几十万平方公里都可以无障碍交流,所以这样的语言就会发展壮大,逐渐吞并其他地区的小语言。
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当时经过投票决定谁是普通话基础方言。西南官方以一票之差败给了北京官话。北京官话52票,第三的是吴语46票,粤语以25票获第四,其他的11方言种方言得票较少。这也可以看出西南官话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亚于普通话。
西南官话的语法系统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一致性,它跟随普通话一同发展,现代汉语书面语一切现代化成果都能为之所用,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所以不存在例如吴语、闽语、客语那样的书面文字化及语文现代化的问题。西南官话词汇中只有与普通话不同的说法,而较少规范汉字中没有的独特方言字,中国现行的字典、词典都能直接为西南官话服务。西南官话可以说也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