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趣味播音>>正文

朗读时的节奏把握直接决定了听众的心情

来源:播音艺考 时间:2020-07-29 作者:播音高考培训
喜报


节奏

语言的节奏就是指语音的徐疾、高低、长短、抑扬、轻重、虚实及音色的异同等对立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回环,交替往复的声音组合形式。

朗读节奏的类型分为6种:

轻快型:语调多扬少抑,语音多轻少重,语句多连少停,语流轻快活泼,多表示欢快、欣喜的情感。如:朱自清的《春》。

低沉型:语调压抑,语音沉重,停顿多而长,音色偏暗,语流沉缓,多表示悲痛、感伤的情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凝重型:语调多抑少扬,语音多重少轻,语句多停少连,语流平稳凝重,多表示严肃、沉思的情感。如《最后一课》、《背影》。

舒缓型:语调多扬少抑,语音清朗而柔和,气息畅达,语流舒展,多表达平静、舒展的心情。如《海上的日出》、《济南的冬天》。

紧张型:语调多扬少抑,语音多重少轻,语气强而短促,语流速度较快,多表达紧急、激动、气氛的情绪。如《最后一次讲演》。

高亢型:语调高扬,语音响亮,语句连贯,语流畅达,常用来表现热烈、豪放、激昂、雄浑的气势。如《白杨礼赞》、《海燕》。

事实上,一篇作品并不是一种节奏一贯到底,而是以某种类型为主,渗入其他类型,既表现了节奏的具体性,有表现了节奏的丰富性。

节奏的转换方法: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欲轻先重,欲重先轻:

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语言的快慢,它是体现语音节奏,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国家语委新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指出:“普通话的正常语速为中速,大约每分钟240个音节左右。大致在150-300个音节之间浮动。”每分钟高于或低于240个音节的分别为快速和慢速。

一般说来,快速,多表示热烈、急迫、欢快等场合情绪;慢速,多表示安闲、平静、沉重、失望、伤痛、舒缓、悠远等场合情绪。在朗读、朗诵中,为了“壮文势、广文义”,有的则选用急促快当的语速来表现,犹如铁骑突出,玉盘倾珠,疾风暴雨,飞瀑急流,紧逼当中让人难以喘过气息,有着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的语势,即传统所说的“贯口”。有的为了抒情或强调,常采用慢速表现方法,犹如丽日白云,和煦春风,使人心境澄碧高远;或犹如铁帚慢施,战鼓闷敲,使人心底震颤沉重。

语速的快慢应根据作品内容的变化而变换。通常,说明叙述的内容,紧张急剧的形势,激动难抑的心情,用快速表达;抒情议论的内容,幽静严肃的环境,平静坦然或沉痛的心情,用慢速表达。

例如:

在朗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起头的节拍比较缓慢。因为小弗朗士迟到了怕挨骂,他想逃学。要不要去上学,他还在犹豫。但他最后还是急急忙忙到学校去了。

当读到:“……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时,节拍稍加快,以表达出他焦急的心情。在回忆“平常日子”的情景时,还是用较快的节拍朗读“……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背书啦……”,把平时课堂上乱糟糟的情景再现出来,与今天“最后一课”法语课形成强烈的对比。可当读到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时,节拍便开始变慢。

掌握语速的变化,还要注意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强而不浊(不声嘶力竭),弱而不薄。总之,在朗读或朗诵中,要从作品思想内容实际出发,掌握快慢的相互配合及自然转化,保证口语风格的协调统一,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天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