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访谈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
在广播宣传中,由于主持人担当的专访节目除具有各媒体所共有的,选择好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访问对象外,而且还要十分注重现场观察与问答气氛,使专访更具有现场感和真实性,这也是其他新闻媒体尤其是平面所无法表达的,也正是广播电台的优势之一。
一、“还原”是人物专访成功的基础
新闻作品中的人物,是实实在在的人物。因此,广播专访的宗旨,就应是还人物以本来面目。如何“还原”也是“还原”,就其媒体来说,报刊的“还原”是诉诸文字,电视的“还原”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广播“还原”的只是声音。各媒体传播、接受的工具、途径不同,还原的程度也就有所差别,也就出现了回避不了的“短处”。报刊没有声音语言生动、亲切,电视虽然声音和图像都有,但限于篇幅和画面,只能是部分“还原”,只有广播“还原”的是最全面最彻底的,也是最具有可信度的。
只经加上带有一定引导意义的前言,就可以把整个采访过程“还原”上来。一个有经验的节目主持人为了表明“客观公正”,常常要努力在他的报道中倾注自己的观点,而在形式上尽量隐蔽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提问的技巧,就是要善于引导,防止偏离主题,随时插入对采访对象的赞许和肯定,这个赞许和肯定就是你的观点。
这样的广播人物专访一定是真实而又可信的,当然主要建立在采访者与采访对象自然流露地交谈基础之上,而不是矫揉造作照本宣科或留有导演痕迹的“表演”。否则,听众就会自觉地予以拒绝,我们的报道就会失去意义,以失败而告终了。于是,这里又牵涉到一个问题,即新闻的真实与可信,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闻真实,指的是新闻事件是客观的事实;可信,指的是新闻受众认为报道符合客观事实。
真实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事实是检验新闻是否真实的唯一标准,而可信的标准则是主观的。就广播而言,听众并不是可以随电台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客体,每个听众都有他们的情感、思想和信念。而且,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鉴别和选择,逐渐形成和经验积累,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他们认为可信的就接受,不信的就排斥或反对。因此,可信或不可信是听众主观上对广播报道是否真实的一种判断。也就是说,对听众来说,真实的一定是可信的,可信的也并不全都是真实的。但是,真实是可信的前提,真实的报道按理说应当是可信的,但由于有些人物专访缺乏新闻性和权威性,或者表达缺乏客观性,或远离了听众的思维定势,这些都可能诱发听众的逆反心理,对报道产生不相信。
我们应该意识到,当今的广播听众,在接触到一篇报道时,他的感受不仅可以直接体会到报道反映的有关人或事,同时也可以通过联想捕捉到并不见诸报道之中的无形信息和倾向,特别是阅历丰富,知识面较宽的听众,他们捕捉这种无形信息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可是我们一些主持人,却往往低估了听众这种捕捉无形信息的能力,不善于在采访中以引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善于让事实去唤起听众的联想,进而了解包含在事物内部的哲理;而常常喜欢站出来,加注说明,或过分地加以铺陈渲染,伤害了听众的自尊心,使听众或者感到索然无味,或者从内心里排斥,结果使宣传适得其反。成功的人物专访能让采访对象和听众的思想情绪按照你的观点去发展,而又使主持人的这些观点倾向不显山不露水地让受众去接受,这才应是成功的专访。
二、提问的技巧决定人物专访的成败
对人物采访录音的“还原”并不妨碍主持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相反,通过引导式的提问,这些观点能够得以充分地表达。
作为节目主持人,要成功地做完一次人物专访,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功。主持人是否善于提问,是人物专访能不能成功的关键。无论是文字采访还是录音采访都是这样,主持人要想获得真实的新闻事实,必须要熟练掌握运用提问艺术,通过与采访对象的交谈,挖掘新闻素材,从而达到认识事物、反映事物的目的。
但是,不同的新闻报道手段对“提问”的要求又是不完全一样的。主持人节目中出现的人物专访的“提问”,与文字报道的采访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文字采访的提问只是为了获得材料,了解情况,然后可以再提炼、组织、写稿。而节目主持人的采访往往是一次完成,主持人采访的声音也成为报道的一部分,讲错或遗漏甚至会导致整个报道的失败。对采访对象来说,面对话筒说话,显然不能像接受笔记式采访那样轻松自如,因此人物专访对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主持人的思想要有新意。在广播主持人节目当中,主持人应该当好主人,采访对象则是客人,听众则是听谈话的客人。为了能使两类客人一个愿意说,一个愿意听。就要求主持人的思想要有新意,要让采访对象和听众对你的提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采访对象因此打开话匣子,听众也会在主持人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生动、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第二,采访前的案头工作要细致、全面。富有经验的主持人都有同感,采访中每一分钟内容都要用多几倍的时间去准备,这样才有可能成功。有人说做节目前宁可准备过头,而不要准备不足,是不无道理的。只有仔细做好案头工作,才能使主持人对整个节目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胸有成竹,这样做出的节目也才能更加引人入胜。同样,大量细致的案头工作,能让主持人对采访对象了如指掌。
第三,节目主持人要平视社会。节目主持人要不断地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见到每一个新的采访对象时,保持平视的心态相当重要,见到高官不仰视,见到平民不俯视,这样才能让采访对象说出真话。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节目主持人在采访较有名望的人物时,往往显得过于谦卑,这样,就会使得采访对象始终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听众所了解的这个人自然不可能是真实而又全面的。对于一些平民百姓,我们的主持人更应该真心城意,平等相待,如果主持人居高临下,那么这些人也不会向你捧出真材实料。只要主持人能做有心人,具有平视的心态,那么呈现在听众面前的采访人物将会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总之,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才是现代节目主持人应具备气质风度。
三、主持人要有把控现场气氛和局面的能力
节目主持人的提问要平实客观。现在的热点报道是很受欢迎的,当采访到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问到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时,主持人应尽量隐去自己的感情色彩,而用特别平常的态度提问,这样反而更能显示出问题的分量,采访对象一般也会比较配合地做出回答。而如果主持人夹带了感情色彩,采访对象或许就会拒绝回答了,这样是提问的技巧所在。提问要巧妙,心中一本帐,最好不要连续地问尖锐的问题,而要循序渐进,这样的专访才能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主持人在现场,要有一种定力,在遇到一些采访对象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和专业知识时,为了表述的更详尽,往往会滔滔不绝忘记时间,所以主持人要有一定把控现场气氛的能力。首先不要武断地打断被采访对象的话题,而是悄无声息地将话题巧妙地转移到事先拟好的话题上来,不要跟着被采访对象的思路走,而要时时把握采访的话题和进度。再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些采访对象,说的话文不对题,词不达意,费话很多,这时就需要主持人现场引导采访对象将话题切入正题。采访对象的水平有高有低,这就需要主持人将问题把握地深浅有度,不至于使现场气氛尴尬,让采访对象难堪。
人物专访是一种比人物消息更详尽、更生动地描绘新闻人物的广播形式,也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采访无定式可循,贵在高度的责任心,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于主持人来说,没有哪一种新闻体裁能比采访人物学到的东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