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趣味播音>>正文

古诗词读音究竟怎么定?语言学家:审音并不涉及文言词古诗词

来源:播音艺考 时间:2019-04-01 作者:播音高考培训
喜报

内容提要:家住北京,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专业的李东(化名),最近教孩子读古诗时犯了难:“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该怎么读?一人一马为骑(jì),这一用法在古文中很常见,但现代汉语中读“qí”,究竟该如何选择呢?不少人与李东有同样的困惑。

古诗词怎么读

古诗词怎么读

审音并不涉及文言词古诗词

不久前,微信热传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对古诗词教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读“shuāi”还是“cuī”)、“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读“qí”还是“jì”)、“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xié”还是“xiá”)等读音问题进行讨论,引发公众热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这样一个专业的概念随之跃入了公众的视野。现代汉语的读音规范究竟是如何制定的?对群众口头表达中存在不同读音的词,为什么要进行审定?审音的原则和标准又是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审音只审普通话中异读词

什么是异读词?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向记者解释,一个词意义是明确的,但在读音上有分歧,在口语当中有两种或者更多的读音,这就叫作异读词。“例如,‘复(fù)杂’也有人读‘复(fǔ)杂,‘质(zhì)量’也有人读‘质(zhǐ)量’,这种语音的不统一影响了语言的规范化,有时还会造成误会。20世纪50年代,很多人把‘癌症’读作‘yán zhèng’,在交际中就容易产生误会,比如说你得了胃炎,就不好说是胃里发炎了还是胃里有肿瘤,所以要审定异读词的读音。”

苏培成回忆,1955年10月,为提高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程度,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根据会议决议,1956年1月由语言文字学家和其他与语言文字应用关系密切的专家组成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来研究并确定普通话常用词汇的读音,而审定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是当时亟须解决的问题。

而关于审音的对象,苏培成和北京大学教授王洪君都认为,公众对此存在两种误解。其一,我们通常所说的“多音字”并非都需要审定,因为审音是以词为单位的。王洪君介绍:“审音表并不是一个字有几个读音就收录几个读音,而是在现代汉语的语词中,如果这个词存在一个或几个字的读音有不同读法,就需要给出一个规定。比如‘好’有两个音,但没有说‘很好(hào)’的,就不在审音范围。另外,如果一个字是单用的,比如‘斜’,就看它在现代汉语中有无两个以上的读音,有的话才需要审定。”其二,审音是审普通话里的异读词。“普通话是我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我们不审定文言词的标准音,文言词里有很多异读词,还有方言里的异读词,都不在审定的范围。所以,审音工作并不涉及古诗词读音问题。”苏培成说。

“所谓审音就是从几个读音里确定一个标准音,大家都照这个读,其他读音就淘汰了,这就是审音工作。”苏培成介绍。

那么,审音就是改订读音吗?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麦耘认为,这又是公众的一种误解。“审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语言生活的简练和小学生认字方便。如果一个字意义不变,但可以读多个音,就显得繁杂了。审音具有规整字音的作用,专家学者不能生造读音或者硬要改掉一个读音。语言是不能随便改的,语言是人说的话,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不能勉强、控制它,正如不能改造自然规律,只能顺势而为。”

为什么说审音适应了语言的发展变化?麦耘解释:“比如一个字有两个读音,我们在北京、天津调查读哪个的人多,超过一定比例就选取哪个。比如‘危险’的‘危’、‘微笑’的‘微’100年前读二声,但后来老百姓读一声了,一声逐渐被大众承认,二声反而成了‘旧读’,以致取消,这就是变化的过程。还有一些新增的读音,如‘的士’的‘的’(dī),是个英译词,但因为成了口语中的常见词,所以要收入。这是根据语音实际的变化情况决定的,也是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审音之后还要重新审音的原因。”

变更读音须有依据,并非“大部分人读的就是对的”

苏培成介绍,第一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发布于1957年10月,到1962年12月先后发布了三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初稿。为了方便使用,1963年把已经发布的初稿汇编为《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在社会上发行。“但这个文件毕竟是初稿,改革开放后,我们的语言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些审定的读音又发生了改变,所以到1982年重新组织了异读词审音委员会,在原有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研究、整理,对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到1985年12月,审定工作告一段落,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等联合发出通知,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决定自文件公布之日起,文教、广播、出版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读音、标音均以该表为准。”

“从1985年审音表公布到现在,审音表的推行情况,是非常成功的,受到了有关单位的欢迎,基本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践证明,审音表审定的读音是合适的,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拥护、认定。”苏培成说,审音工作之所以能得到社会各界承认,同审音所秉持的两个大原则有关:既考虑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也考虑到实际情况。

“首先,审音以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为原则。我们要解决普通话异读词的问题,必须以普通话语音客观发展的规律作为总原则来处理。同时规定,以便利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为着眼点,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但具体到每个词,还要认真地考虑。”苏培成进一步解释。

那么,审音是否意味着“大部分人读的就是正确的”呢?苏培成认为并非如此。一些改音之所以成立,不仅因为“读的人多”,更是因为它符合语言发展规律、文字规律和社会需要。比如“质量”的“质”在古汉语中是入声字,但现代汉语中入声已经消失,原来读入声的词现在分别改读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一些古入声字容易产生异读,所以审定时把“zhǐ”的读音废除,就既符合语音发展规律,又符合实际情况。又如“装帧”的“帧”是个形声字,从古代字书上看应该对应现代读音“zhèng”,所以过去的字典、词典标音为“zhèng”,但在实践过程中,右边表音的部分是“贞”,因此很多人读成了“zhēn”,而且和“侦”字的读音也容易联想到一起,所以最后审音时改读为“zhēn”。再如“笨拙”和“远见卓识”,“拙”和“卓”过去都读一声,见识短说“拙见”,夸别人见识高明说“卓见”,读音相同意思却差异很大,容易造成混淆,审音表最后确定“拙”为一声而“卓”为二声,这个分别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不少词例,因为古汉语中有理据,审音表并没有“从俗”。例如,“游说”的“说”读“shuì”,是劝说别人使别人听从的意思。由于读“shuō的”情况很常见,但“说”读“shuō”和“shuì”的时候含义并不相同,而“shuì”在文言中很常见,读“shuō”本来就是一种误读,所以最终审音时还是审定为“shuì”。所以,大众也不用担心审音会把造诣(zào yì)从众改读为“zào zhǐ”。

“汉语是有悠久历史的,是一种高雅的语言,其词汇的丰富性也很突出。词语的审音需要慎之又慎,改了好像是少了一个读音,学起来容易些了,却让词汇里的文化受到了伤害,是一种低俗化的倾向,需要防止。”苏培成说,“总体上看,历次的审音工作改动读音虽然不多,但需要十分慎重,可改可不改的不改。”

读音仍应依据1985年审音表

“1985年审音表已经公布30多年,但我们在处理异读词读音问题上,还可以把它作为依据。”苏培成表示,虽然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主管部门也考虑作新的规定,但这个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完成。2016年,教育部曾经发布一个修改《异读词审音表》的征求意见稿,但不是正式定稿,到现在都还没形成正式文件,所以今天讨论异读词读音,还是应以1985年12月公布的审音表作为依据。

1985年版审音表

现在出版的语言工具书、教材、播音人员参考的手册都应该按照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处理。审音的成果靠语文教学、工具书、有声传媒来推行,但由于从业人员很多,各地情况复杂,对审音表的情况不完全了解,有些人用的是以前的标准音,认为更改会很麻烦,希望有关部门能提高公众对审音工作的了解。

“我比较同意审音表的意见,但同时也认为,我们认定读音时要与时俱进。审音审的是普通话,代表的是国家规范,需要形成一个共识。”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洪飏表示。

天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