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播音动态>>正文

播音主持中“情”与“声”和谐的基本要领

来源:播音艺考 时间:2016-07-01 作者:播音高考培训
喜报

关于新闻播音的情感表达,它并不是对生活中的情感的简单复制,它需要新闻播音员进行二度创作,需要和所有艺术一样,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新闻播音情感创作的核心必须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要善于运用语气来把控节奏,将“情”与“声”相结合、融会贯通,持续追求情声和谐。

情:感之于外 受之于心

情感表达的前列个步骤就是“感”,情要有感而发,感之于外,才能受之于心。

形象感受是“感”的前列个步骤。形象感受是播音、主持人通过感官对文字描述的事物清晰“感触”,是一种具象的。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走基层”节目中:“屋外北风呼呼作响,老徐在办公间与厨房来回穿梭着,不停地接打电话,确保每个信号的传递,又抓紧时间做年夜饭,菜香和酒香味充满了整个小屋。”针对这段稿件,播音、主持人需要有具体的、形象的感受,要听到“风”,看到“忙”,闻到“香”,在自己的心中真切感受“老徐”的心情和体验。

逻辑感受让具体的形象感受在稿件中形成有机整体。比如:播音、主持人要将物化的“老徐”的形象感受通过起、承、转、合,串成环环相扣的有声语言逻辑链,要沿着语词―语句―小层次―段落―大层次―全篇稿件这条线,逐级整合并导向整体感受,这样播音作品才有句有章、有点有线。

心理感受应精准夫人表达一种原创的情感。记者在采写“走基层”“老徐故事”的稿件中,必定有自己的一种情感的表达,播音员需从心理层面来感受稿件的主题、背景、结构、重点、目的、基调,感受稿件的精神内涵、整体意蕴,把形象感受、逻辑感受结合,这样的情感表达才能精准和到位,展现出的“老徐”才更加“丰满”,震撼人心。

从形象感受、逻辑感受,到心理感受,任何一种感受都不能缺少,任何一种感受都不可替代。播音员、主持人在感受的时候,还需将三种感受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进行渗透,相互影响,形成最完全、真实、形象的感受,这样的“情”受之于心。

声:善用语气 把控节奏

对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用声达情,少不了专业技巧的支撑,在众多的技巧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和说话的语气。

语气是思想感情在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作为语句的“神”与“形”的结合体,情感是它的灵魂,声音形式是它的躯体,语气存在于每一个语句中。

语气多变的声音形式就是一个个具体的语势,在情感支配下所形成的声音态势。比如:“天开始下雨了”这句话可能是新闻稿件中“久旱逢甘雨”的表达,也可能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叙述,还有可能是自然景物的描述等等。播音员需按照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语势――波峰式、波谷式、上山式或下山式。

当然好的的是“语无定势”,要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语气,表达出稿件思想感情,更要符合受众心理的需求。

播音节奏是表现“情感生命”的一种形式。

节奏首先要从整体上来把握,根据稿件形成一个主节奏,但是主节奏不可以一贯到底,必须要有辅助节奏。主节奏要回环往复,突出重点,辅助节奏要形成衬托,主、辅之间还要有规律的转换。

语气和节奏是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分的。语气主要是以句子为单位,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而形成的,它的确立是从局部到整体,并侧重于局部。节奏立足全篇,考量的是从整体到局部,抓大的变化轮廓。语气对情感的表达是具体而细腻的,受众从一个具体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天开始下雨了”为例,不同的语气,受众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但节奏对情感的表达比较抽象,就像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只能是抽象的一样,凝重的节奏,既可以表现沉重的爱,还可以表现刻骨铭心的恨;赞美的情感色彩,既可以用高亢的节奏,也可以用低沉的节奏。

语气和节奏有区别又有深厚的内在关联,在一篇稿件之中,语气和节奏不可独立来运行,必须通过情感的运动为内心的依据,形成统一的导向,精准的表达情感。

情声和谐 唯一之选

情声和谐是言为心声、为情造文、表里如一、形神兼备的最高形式。新闻播音的过程中,情感一定要充分酝酿,聚集而饱满,但一定不能“泛滥”;在饱满的情感的支配下声音却不能太过“饱满”,否则有太“过”之嫌,声音必须要有所节制,这样的表达才恰到好处,但同时又要注意声音的节制并非是削弱。声随气转、气随情动,气托声、声传情,情声和谐,新闻播音的情感表达才真实自如。

2012年10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海霞播报“走基层 百姓心声”的一段对于诠释情声和谐很具代表性。“刚才片子当中的老爸、老妈们走过了沧桑岁月,收获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对今天生活的珍惜,他们的要求也更简单、更容易满足,但越是这样,咱们做子女就越应该为他们,多做一些。您说呢!”

海霞的播音,展现了内心的幸福感,充分聚集的情感引导声音自然真实,声音在情感的支配下准确、明快,和谐之声直达每位观众的心里。

新闻播音具有新闻性,同时也有艺术性的一方面,艺术创作需要有悟性才能“进入”。白岩松说过一段亲身经历:“我最早被古典音乐打动是1994年一个冬夜,当时我也是当背景音乐,但从来没有真正进去。那时我采访一群老先生,季老(季羡林)、胡绳、张岱年等人,我写了10万多字的采访笔记,结果那天晚上我在听《悲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我记得前列乐章,突然一个转折,最优美的旋律一起来,我瞬间泪流满面,一下自己就进去了。”

天籁荣誉